试验研究

  • 盐逆境下黄芪生长发育的响应特征

    冯梅;曹亚军;王华强;肖莉娟;张枫;陈刚;黄鹏;

    以黄芪种子为材料,探究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其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浓度升高,种子发芽率、生物量及根芽生长均受抑制,其中,盐浓度为100 mmol/L时种子表现出一定耐盐性。生理指标显示,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盐浓度增加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随盐浓度增加而提升。综合评价显示,黄芪种子萌发期耐盐性较强,但幼苗期对盐胁迫较为敏感,建议大田种植中重点调控幼苗期土壤盐分。

    2025年16期 v.43;No.412 1-4+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田杂草群落的演变及生态防控试验

    闫磊;

    聚焦于山东菏泽地区玉米田,旨在探究不同种植模式下杂草群落的演变及生态防控效果。设置常规种植、宽窄行种植、玉米大豆套种模式,并设置对照组、化学除草组、生物防治组、生态调控组、综合防控组。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的杂草群落有别,常规种植杂草较多,套种模式杂草较少。在防控措施方面,化学除草组杂草多样性指数最低,综合防控组能有效控制杂草,并较好地维持群落多样性,且玉米生长指标(株高250 cm、茎粗2.8 cm、叶面积800 cm~2)以及产量(10 500 kg/hm~2)、品质(蛋白质质量分数10.0%)表现最佳。为菏泽地区玉米田杂草可持续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强调了综合防控模式对保障玉米生产以及维持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

    2025年16期 v.43;No.412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 ]
  • 不同施肥方式对党参根部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卢鑫;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党参根部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在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威宁县)开展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对照组、化肥处理组、有机肥处理组以及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处理组4种施肥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化肥处理显著促进了党参根系伸长和生物量积累,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则进一步优化了根系形态结构,实现了生物量积累最大化。在产量方面,化肥处理提高了单位面积植株数量,而配施处理则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素,实现了总产量提升。此外,不同施肥方式还影响了党参的品质,其中配施处理在药用成分含量和外观品质上均表现出显著优势。

    2025年16期 v.43;No.412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0 ]
  • 玉米种植中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与节水效果研究

    曹鹏飞;

    聚焦于山东菏泽地区玉米种植,旨在探究覆盖栽培技术的应用成效与节水效能。选用“郑单958”玉米品种,设置对照组、薄膜覆盖组、秸秆覆盖组及混合覆盖组,每组3个重复,在相同种植密度下开展试验。对玉米生长各阶段的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与籽粒品质数据、灌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精准记录与分析,结果显示,覆盖处理组优势显著。在生长方面,覆盖处理组中后期玉米生长指标优于对照组;在产量方面,覆盖处理组均增产,混合覆盖组达11 250 kg/hm~2,增产15.4%;在节水效果方面,薄膜覆盖组节水40%,混合覆盖组节水35%且水分利用效率提升63.6%,为当地玉米可持续种植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证实了覆盖栽培技术可实现节水增产双目标。

    2025年16期 v.43;No.412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玉米根部集雨节水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肖鹏;

    近年来,贵州省干旱频发,导致玉米产量受到较大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根部集雨节水栽培技术试验研究,探讨该技术对玉米全生育期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采用无覆膜直播、传统覆膜直播和根部集雨覆膜直播3种处理方式在不同地区进行试验,并严格按照《国家玉米记载项目和标准》进行观察记载,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处理方式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数据,评估根部集雨节水栽培技术的效果。结果表明,根部集雨节水栽培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玉米产量,对农业增收具有积极影响。

    2025年16期 v.43;No.412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大豆生长过程中的生理响应与抗逆性试验研究

    高强勇;

    聚焦于山东菏泽地区大豆种植,旨在深入探究大豆生长过程中对干旱、盐碱等环境胁迫的生理响应与抗逆机制,为当地大豆种植提供理论支撑。选用“菏豆19号”,设置对照组、干旱胁迫组、盐碱胁迫组及干旱+盐碱胁迫组,于大豆关键生长时期进行相应处理,并对其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以及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运用SPS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表明,胁迫处理显著抑制大豆生长,具体表现为生长指标降低,同时大豆会通过积累脯氨酸、提升抗氧化酶活性等方式应对胁迫,但多重胁迫仍会使细胞膜受损。通过试验研究为菏泽地区大豆栽培措施改进与抗逆品种选育提供了关键依据,有助于提升大豆在逆境下的产量与品质,保障当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不同小麦品种的氮肥利用效率对比试验研究

    郭鹏飞;

    为了探究山东菏泽地区不同小麦品种的氮肥利用效率差异,为当地小麦生产选种与氮肥施用提供依据,在菏泽特定试验田开展对比试验,选取济麦22、烟农19等5个小麦品种,设置3个氮肥施用处理,分别为低氮(75 kg/hm~2)、中氮(150 kg/hm~2)、高氮(225 kg/hm~2),测定株高、分蘖数等生长指标,地上部、地下部氮素吸收量及氮肥农学效率等利用效率指标。结果显示,不同品种氮肥利用效率显著不同,低氮水平下,济麦22和鲁原502生长指标较好、氮素吸收量较高且氮肥利用效率突出;高氮水平下,烟农19氮肥农学效率较高、济麦22氮肥偏生产力较高。研究结果可为菏泽小麦生产中选种与氮肥管理提供科学支撑,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效益提升。

    2025年16期 v.43;No.41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烘箱法和快速测定法测定农作物种子水分对比分析

    杜立强;

    对烘箱法和快速测定法测量的农作物种子水分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在检测试验过程中,试验环境和试验步骤完全符合《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要求,通过若干组对比试验,结合长期工作实践,得出结论。结果表明,烘箱法测量需要设备较多、对环境要求较高,测量过程烦琐,测量速度慢,但测量精度高,能准确检测农作物种子的水分含量,可以为出具检测报告和解决质量纠纷提供科学依据。快速测定法仪器轻便,易操作,测量过程快捷,能很快得出结果,可用在户外和田间地头进行种子田测产和种子田收获交易。在日常工作中,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进行检验和研究。

    2025年16期 v.43;No.412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施肥时期对小麦生长的影响试验

    黄洪飞;

    为了探究山东菏泽地区施肥时期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为当地小麦科学施肥提供精准依据,助力农业增产提质,于菏泽小麦种植基地开展试验,选用“菏麦29”为试验品种,设对照组、基肥组、拔节期施肥组、孕穗期施肥组与混合施肥组。依土壤肥力和需肥规律确定肥料用量及配比,各施肥组按相应时间节点,以撒施、条施等方式用肥,全程记录株高、分蘖数、产量等指标。试验表明,较对照组,施肥处理组在小麦生长和产量提升上效果显著;混合施肥组综合表现最优,株高、分蘖数、穗长、产量、千粒质量及籽粒饱满度等指标最佳,说明在小麦拔节期与孕穗期施肥,契合生长关键期养分需求,利于当地小麦高产优质。

    2025年16期 v.43;No.412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马铃薯“大有一号”组培苗茎尖剥离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研究

    王琼;郭志鸿;石朝慧;柴娟;赵艳;

    为筛选最适合马铃薯“大有一号”组培苗茎尖剥离的培养基配方,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不同茎尖诱导培养基,检测脱毒效果。结果表明,“大有一号”在培养基上茎尖剥离诱导成苗的表现最为优异,培养基的激素配比为0.4 mg/L GA_3、2.0 mg/L KT、0.2 mg/L NAA。筛选出“大有一号”培养基配方和特定质量浓度的病毒抑制剂及其组合,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大有一号”组培苗茎尖剥离的成活率和成苗率,并实现马铃薯脱毒,为马铃薯的离体茎尖高效成苗和病毒脱除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16期 v.43;No.412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不同施肥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解伟;

    探究了山东菏泽地区施肥量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以期为当地玉米种植确定最佳施肥方案,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升生产效益。在菏泽玉米种植区设5个处理组,含不施肥对照组、低中高及超高施肥量组,每组3个重复,小区面积60 m~2。选用“登海605”玉米品种,按特定比例一次性基施不同量氮、磷、钾肥。在玉米生育期测株高、茎粗、叶面积,成熟后记录产量构成因子,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方差及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施肥显著促进玉米生长与增产,高施肥量组产量最高,达11 707.5 kg/hm~2,较对照组增产41.9%。但超高施肥量组因徒长、群体结构差,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综合考量,推荐采用高施肥量组方案,以为当地玉米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16期 v.43;No.412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水肥耦合对垄作沟灌小麦-玉米土壤水氮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谢红新;

    探讨了水肥耦合对垄作沟灌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水氮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田间小区设计,设置了不同施氮量和灌水方案,当水分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率的80%且施氮量为220 kg/hm~2时,小麦和玉米的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7 328.79 kg/hm~2和12 723.243 kg/hm~2。此外,水肥耦合还显著影响了作物的光合速率和氮肥利用效率。合理的水肥管理策略,即适量施肥与科学灌溉相结合,是优化垄作沟灌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土壤水氮分布、提高作物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关键。

    2025年16期 v.43;No.412 35-3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试验

    刘中伟;

    探究了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对照组及低、中、高量根系分泌物组,每组3个重复。通过收集、处理并施入不同浓度根系分泌物,定期采集土壤样本,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同时记录玉米生长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放线菌)、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升高、Simpson指数降低、Chao1丰富度增加)及玉米生长指标(株高、叶面积、产量)均显著提升,且随根系分泌物浓度增加而变化更明显。结果表明,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可促进玉米生长,优化玉米种植管理。

    2025年16期 v.43;No.412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 ]
  • 玉米种子处理试验分析

    俞艳民;刘洪彬;

    为了明确山东菏泽地区不同玉米种子处理方式对玉米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控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高效、环保的种子处理方案,在菏泽玉米种植基地展开试验,选用“郑单958”作为试验品种,设对照组、化学药剂组、生物菌剂组、植物源提取物制剂组与混合使用组,精准把控各处理剂配比及施用方法,记录玉米生长、病虫害、产量、品质相关数据。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在病虫害防治效果和促进玉米生长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混合使用组优势最为突出,病虫害防治效果高达72.0%,且在株高、茎粗、叶面积、产量及品质等指标上表现最佳。这表明,新型种子处理剂的合理应用可为菏泽地区玉米种植带来显著效益,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推动当地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 ]
  • 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田间试验与效果评估

    岳华田;

    为了探究山东菏泽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成效,对比化学、生物农药及综合防控手段对小麦生长、病虫害防治的作用,为当地小麦稳产高产提供助力。在菏泽小麦种植基地展开试验,选择“济麦22”为试验品种,设对照组、化学农药组、生物农药组、混合使用组与生态调控组,依标准流程配比、施用对应药剂,结合生态调控手段,记录小麦生长、病虫害及产量品质数据。研究表明,各处理组病虫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混合使用组防治效果最佳,达78.7%。生长指标上,各处理组均优于对照组,混合组提升效果最明显。产量和品质方面,各处理组表现好,混合组产量最高。综合来看,化学与生物农药混合使用、生态调控等综合防治技术成效显著,能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支撑。

    2025年16期 v.43;No.412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 ]
  • 不同收获时期对玉米品质的影响试验

    张勇;

    为了探究不同收获时期对玉米品质的影响,为山东菏泽地区确定最佳收获期提供依据,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在菏泽玉米种植基地设置乳熟期收获组、蜡熟期收获组、完熟期收获组、延迟收获组和对照组5个组别,测定玉米含水量、体积质量以及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淀粉质量分数等指标。研究显示,完熟期收获的玉米各项品质指标表现最佳,含水量约30%、体积质量约750 g/L、粗蛋白质质量分数约10.5%、粗脂肪质量分数约4.5%、淀粉质量分数约70%,显著优于乳熟期和蜡熟期,延迟收获组各指标略有变化但差异不显著,因此该地区玉米宜在完熟期收获。

    2025年16期 v.43;No.412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 ]
  • 小麦种植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田间试验研究

    海岳振;海涛;

    通过在菏泽小麦种植区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田间试验设置对照组、化学农药组、枯草芽孢杆菌组、绿僵菌组、苦参碱组和混合使用组,对比各处理组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目的是评估山东菏泽地区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效果,为当地小麦生产提供科学方案。研究显示,混合使用组在病害控制(效果达78.7%)、害虫防治(各阶段防治效果突出)及促进小麦生长(株高、分蘖数等指标优异)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组,为当地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了有效策略,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与品质。

    2025年16期 v.43;No.412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 ]

配套技术

  • 马铃薯良种繁育与高效栽培技术

    张竞文;张晓霞;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马铃薯因种植区域广、营养价值高而被广泛种植,良种繁育与高效栽培技术作为实现马铃薯丰产的关键手段,通过品种选择、播种管理以及田间管理等措施,可提高马铃薯产量与品质。基于此,通过对马铃薯良种繁育的技术要点与高效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探讨,介绍了马铃薯良种繁育与高效栽培技术的各个环节,旨在为马铃薯的种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促进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 ]
  • 甘肃地区淫羊藿人工栽培技术

    缑建民;雷荣深;高大伟;赵丽;

    淫羊藿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因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由于甘肃天水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淫羊藿的生长呈现出地域特色。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野生淫羊藿资源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人工栽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分析了天水地区淫羊藿人工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甜红子山楂旱地丰产栽培技术

    张文祥;马海霞;张佰林;王昱博;马燕;

    2019年以来,通渭县常家河镇的通渭常家河福兴德农牧林专业合作社从泰安市连续引种了甜红子山楂在当地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步伐。基于此,针对甜红子山楂适应陇中干旱地带种植的生长性状、管理经验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详尽讨论,汇总了栽培管理全阶段的高效方法,旨在为干旱区域尤其是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坡地上的山楂栽培提供实践参考和技术支持。

    2025年16期 v.43;No.412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韦向萍;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不仅产量大,而且用途广泛。分析了影响甘蔗高产高糖的主要因素,介绍了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和常见病虫害类型及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水稻直播栽培中种子处理技术及栽培管理

    张桂兰;卢兰娇;陈树坤;

    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对水稻品质与产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传统种植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对水稻产品的高需求。通过优化传统种植模式,可有效提高水稻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种植效益。其中,直播栽培技术作为当前广泛应用的水稻栽培技术,在缩短水稻生育周期的同时能保证水稻品质,在水稻种植业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介绍了水稻直播栽培中种子处理技术及栽培管理要点,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指导建议,更好地发挥出水稻直播栽培种植技术的应用价值,促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

    赵永萍;李富春;杨维俊;

    由于马铃薯对肥料反应敏感,不合理施肥会导致其产量与品质的下降,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对土壤中养分含量进行评估,并以此为依据精准配方施肥,从而在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减少化肥施用量,进而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基于此,通过对测土配方施肥的概念、基本原理、技术等进行探讨与分析,根据土壤状况与马铃薯的生长需求精准确定肥料的种类、用量与施肥时间,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使农业生产方式更高效环保。

    2025年16期 v.43;No.412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黔东南州山地茶园绿色高效管理技术探讨

    安世花;杨秀全;肖一璇;蔡武钊;李果;

    介绍了示范基地(丹寨县华阳茶业有限公司33.33 hm~2茶园)建设及生产实践情况,分析了人机采摘、科学修剪、优化施肥、种植绿肥、药剂封园五项核心技术,阐述了茶园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促进本区域茶园增产增效,延长茶产业一二三产业链,提高茶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助推茶企增效,茶农增收。

    2025年16期 v.43;No.412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干旱区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

    宗婧;

    干旱区马铃薯生产面临水资源短缺、产量不稳定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通过集成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技术,创新性地解决了水分利用效率低下的难题。该技术系统构建了从栽培准备到田间管理的完整技术体系,实现了水分利用效率提升13.4%~43.1%,产量增长49.5%~58.3%,效果显著。基于此,详细阐述了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要素及实施要点,为干旱区马铃薯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对推动区域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6期 v.43;No.412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石漠化山区花椒种植技术

    邓巧;

    石漠化山区因其特殊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对农业种植特别是花椒种植构成多重挑战。石漠化地区普遍面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和气候干旱等问题,导致植物生长环境恶劣。花椒作为适应性强的经济作物,在石漠化山区具有较大种植潜力,但要实现高产优质栽培,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以石漠化山区的花椒种植为背景,详细探讨了从幼树期到成熟期的各项关键管理技术,包括育苗、栽植、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通过整合适应石漠化环境的管理措施,提高花椒幼树的成活率和抗逆性,确保产量和品质,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黄为民;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直接影响种植户经济效益和国家粮食安全。近年来,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备受关注,已成为农业重点研究课题,必须重视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切实保障水稻优质高产稳定目标的实现。基于此,简要分析了水稻高产栽培的必要性,从选种、催芽、栽培等方面探讨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党参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杜星;郭宇峰;赵燕威;赵芃迪;

    党参是一种草本植物,俗称仙草根、潞党参、台参和叶子菜,属于桔梗科党参属,主要分布于山地灌丛中,其根部因具有重要药用价值而受到重视。河北省张家口市小五台山作为燕山山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十分适宜党参生长。随着对党参药用价值认知的加深及市场需求的增加,党参的培植基地数量持续上升,产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重点分析了党参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朱和态;

    冬小麦作为贵州省威宁县金斗镇的重要农作物,不仅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然而,如何提高冬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并有效防治病虫害,仍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分析了金斗镇冬小麦栽培技术,并提出了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如合理选种、精准施肥等。此外,结合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强调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的综合应用。

    2025年16期 v.43;No.412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杜仲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杨亮;杨伟刚;冯玥;

    通过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生根剂用于杜仲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根剂能有效提高杜仲的扦插生根率,生根率可达81.6%;杜仲的扦插成活率随着母树的树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不同树龄的插穗扦插成活率差异显著,吉安市每年5月时扦插成活率最高。

    2025年16期 v.43;No.412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的应用探讨

    孔令勇;

    探讨了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及其应用实践。通过采取地块选择与深耕、种薯选择与催芽处理、科学施肥与播种以及细致的田间管理等关键措施,实现了旱地马铃薯的高产高效。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技术显著提高了旱地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该技术还注重土壤肥力的保持和病虫害的防治,确保了旱地马铃薯生产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无公害脱毒地黄栽培技术探究

    和瑞瑞;

    地黄有药用价值,如止血、清热生津、补血滋阴等,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吐血、温毒发斑等,所以地黄成为了一些中成药的主要成分,同时在熬制一些汤药的过程中不可或缺。为了满足中医药领域对地黄的需求,地黄种植规模有所扩大,如何种植优质地黄,并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了种植户关注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解决上述问题的角度出发,针对无公害脱毒地黄栽培技术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助推地黄种植产业稳健发展并助力种植户高产增收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陈克强;

    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状态及栽培质量会对群众生活造成直接影响。化工业当中所用到的酒精等材料均可从玉米中提取,因此玉米具备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合理利用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可保障玉米产量及其质量,显著提升区域内农业生产能力。因此,研究了玉米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充分发挥技术应用效果,实现玉米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98-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园艺科学

  • 郁金香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

    张一单;曹云冰;张亚梅;

    郁金香是花坛、花境、庭院等场合的首选花卉之一,不仅能够美化环境,增添生活情趣,还能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情感享受。郁金香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花卉资源,对于推动花卉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能够为郁金香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花卉生长速度和品质,满足市场对高品质花卉的需求,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侵染,保障花卉产量和稳定性。基于此,分析了郁金香生物学特性及生长条件,探讨了郁金香日光温室建设以及温度控制,阐述了郁金香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宁远县绿色食品葛根生产技术

    李利民;欧石英;

    基于宁远县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以及土壤类型,介绍了宁远县绿色食品葛根生产技术。对葛根品种选择、种苗质量标准、生产关键技术等进行分析,提出了一套成熟的葛根绿色高效栽培技术,旨在提高葛根产量,提升葛根品质,延长其保质时间。

    2025年16期 v.43;No.412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云杉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王博;

    云杉能够在一年四季保持常青,生态价值高。随着我国各领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对云杉原材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云杉树种单价显著提升。对此,我国需要加强对云杉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保证能够培育出更多的云杉树种,为经济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基于此,重点分析了云杉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柳杉繁育及栽培技术初探

    刘映;汪洁;

    柳杉是一种重要的造林树种,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环境。种植柳杉可以满足林业生产需求,提高生态建设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观赏价值,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培育出更加优质的柳杉苗木,种植人员必须不断优化繁育技术,掌握栽培技术要点。基于此,主要分析了柳杉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了常见的柳杉病虫害及防治方法,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葡萄设施栽培肥水管理技术研究

    田国林;

    葡萄口感清甜,是一种常见且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随着栽培技术的发展,如今设施栽培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设施农业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葡萄产量与品质,可以使种植人员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如今,国内葡萄设施栽培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栽培设施也越来越完善。设施栽培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自然环境给葡萄生长带来的限制,可以人为控制葡萄生长空间的温度、湿度、灌溉量、施肥量等,进一步提高了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分析了葡萄设施栽培肥水管理技术,以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13-115+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 ]
  • 速生桉树种子育苗方法研究

    覃任机;

    探讨了速生桉树种子育苗的关键技术环节,包括种子采集与品质控制、育苗基质配制与环境调控、苗期营养调控与生理调节、苗木质量评价与移栽技术等方面。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母树选择和种子处理流程,优化了基质配方和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和生长调节剂的科学应用,形成了完整的育苗技术体系,提高了种子发芽率和苗木生长质量。

    2025年16期 v.43;No.412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大棚辣椒种植与病虫害防控技术

    杨刚美;

    辣椒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蔬菜,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烹饪方式,不仅口味独特、味道鲜美,还能增加人们的食欲。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使得辣椒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进。随着大棚辣椒种植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利、安全的辣椒种植条件,但病虫害一直是影响辣椒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了大棚辣椒种植与病虫害防控技术,以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幼林抚育技术实施的关键技术分析

    詹春明;

    在林业生产工作中,幼林抚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保证幼林健康生长及促进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分析了幼林抚育的关键技术,包括除草松土、施肥管理、种植密度与间伐处理、病虫害防治、灌溉与排水、补植与保护等,以确保各个环节的技术得到有效实施,保证幼林良好生长。

    2025年16期 v.43;No.412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无公害西红柿栽培种植技术研究

    王桂莲;江志训;

    受气候变化、病虫害侵染及土壤退化等因素的影响,农田环境及西红柿品质受到显著影响。基于此,研究了无公害西红柿栽培种植技术,期望能够为促进当地西红柿种植产业发展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依据。

    2025年16期 v.43;No.412 125-127+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黄瓜栽培技术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张颖;

    黄瓜作为全球广泛种植的蔬菜之一,不仅富含营养,还具有清热解暑、利尿解毒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鄄城县地处黄河中下游,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黄瓜栽培,近年来该县黄瓜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也面临着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基于此,以鄄城县为例,分析了黄瓜栽培技术,探讨了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为促进黄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北方红叶李种植技术及在园林中的应用

    张玲;

    红叶李在北方园林绿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叶片呈独特的紫红色,为北方单调的冬季增添了色彩。结合灵台县的实际情况,从北方红叶李的生物学特性出发,阐述了其种植技术,包括苗木选择与处理、栽培基质与土壤改良、种植与养护、整形修剪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北方红叶李在园林中的应用,为北方地区园林绿化工作提供参考,推动园林绿化事业可持续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131-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绿色植保

  •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孙冠田;

    为了明确山东菏泽地区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并探究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降低病害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保障当地玉米生产安全,在菏泽地区采集玉米茎腐病病株样本,通过组织分离法在PDA培养基上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培养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同时,设置对照组、农业防治组、化学防治组、生物防治组和综合防治组开展田间试验,定期记录病害发生率、病情指数等数据,收获时测定产量及品质指标。研究发现,该地区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主要为腐霉菌、炭疽菌和镰刀菌;综合防治组对病害的控制效果最佳,显著降低了病害发生率与病情指数,同时提高了玉米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等生长指标,产量最高达8 406.0 kg/hm~2,籽粒品质也得到改善。

    2025年16期 v.43;No.412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小麦病虫害遥感监测技术研究

    张淑贞;

    病虫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传统人工监测方式存在诸多局限。为实现高效精准监测,基于多光谱、高光谱等遥感技术开展了小麦病虫害监测研究。通过对试验样本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发现,不同病虫害在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响应具有明显差异。结合地面平台、无人机平台和卫星平台开展协同监测,利用机器学习等算法建立了病虫害光谱特征数据库。经验证,基于遥感监测的平均识别精度达85%以上,显著优于传统监测方式。研究结果表明,遥感监测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小麦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和精准防治。

    2025年16期 v.43;No.412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 ]
  •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效果

    吴春和;

    水稻在我国被称为“粮食之王”,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稳定高产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及农业经济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农业结构调整,水稻病虫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如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对水稻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推广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研究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以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兰州北山地区侧柏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张梅花;

    侧柏生命力强,能在高海拔、干旱、贫瘠的环境中生长,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结构,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同时,侧柏能吸收大量CO_2,释放O_2,净化空气,对提升空气质量有重要作用。侧柏是甘肃省兰州北山地区防护林的主要树种,然而病虫害常有发生,导致侧柏生长受阻,甚至死亡,进而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因此,加强侧柏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分析了侧柏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水稻高产标准化栽培及绿色病虫害防控措施

    池明露;

    结合丹寨县的自然条件和水稻种植现状,分析了影响水稻高产的主要因素,探讨了水稻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和绿色病虫害防控措施,旨在为丹寨县水稻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16期 v.43;No.412 146-148+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玉米锈病的发生规律与化学防治效果分析

    董建平;

    为了解山东菏泽地区玉米锈病发生规律,并精准评估化学防治手段的成效,为本地玉米锈病防控制订科学、有效的方案,选择菏泽典型玉米种植区为试验地,以“先玉335”玉米品种开展试验,设计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己唑醇、代森锰锌4个用药组以及空白对照组,定期统计发病株数、总株数来计算发病率与病情指数,收获时测多项生长、产量及品质指标。试验结果明确了菏泽地区玉米锈病7月中旬始发、8月至9月上旬盛发的规律,高温高湿且栽培不当会加重病情。化学防治能显著降低发病率、病情指数,促进玉米生长,提升产量和品质,其中,己唑醇防治效果最佳,试验数据为当地防治玉米锈病提供了关键依据。

    2025年16期 v.43;No.412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水稻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叶坤丽;欧敏芳;陈乐;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水稻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也得到了大范围推广。但同时,病虫害发生种类和规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因此,要想实现水稻高产稳产,需要进一步加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为水稻健康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满足市场对于优质农作物的需求,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基于此,对水稻种植中的高产栽培技术、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展开探讨,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

    2025年16期 v.43;No.412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甘蔗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

    周颜;张桂程;韦利华;林青嗣;

    甘蔗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种植户只有掌握高产种植技术,并有效防控病虫害,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从解决甘蔗种植问题的角度出发,针对甘蔗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提高甘蔗种植效益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茄果类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夏志辉;

    分析了茄果类蔬菜常见病虫害,研究了加强茄果类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意义,阐述了茄果类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应用方式,呈现了茄果类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价值,为农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香樟种植中病虫害的早期预警与精准防控技术研究

    唐立基;

    基于香樟林分病虫害防治的现实需求,构建了科学高效的林业病虫害防控体系。通过部署环境监测设备、林间图像采集系统和智能分析平台,建立了包含环境因子监测、病虫害特征识别和林木物候期预测的多维预警系统。研究表明,多维预警系统与精准防控技术的有机结合,显著提升了香樟林分病虫害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可促进香樟林木健康可持续经营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新时期下小麦种子包衣防治病虫害技术

    张益健;

    小麦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人口增长与农业用地资源紧张的形势下,其产量与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愈发显著。面对小麦病虫害种类繁多、为害严重且全年发生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成为保障小麦种植效益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小麦种子包衣技术,以期达到有效抵抗病虫害、稳产增收的目标。

    2025年16期 v.43;No.412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仁怀市酒用高粱病虫草害防控现状及应对策略

    姜培跃;

    分析了酒用高粱产业发展现状、酒用高粱病虫草害防控现状,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技术宣传培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加大市场检查力度等方面提出了酒用高粱病虫草害防控应对策略。

    2025年16期 v.43;No.412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玉米大斑病发生原因和综合防治

    田永生;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其为害性主要体现在导致叶片枯死、影响灌浆、形成秃尖、千粒质量下降,严重时减产可达15%~30%,甚至更高。在全球范围内,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当气候条件适宜时玉米大斑病会大量繁殖。基于此,分析了本溪县玉米大斑病发生原因,探索了玉米大斑病综合防治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 ]
  • 油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路径研究

    唐群梅;

    介绍了油菜种植的基本特点和环境要求,探讨了油菜种植技术的具体运用,分析了油菜种植中病虫害防治路径,展望了油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2025年16期 v.43;No.412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油菜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谢艳飞;

    以湄潭县为例,阐述了油菜栽培技术,提出了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了油菜的收获与储存条件,期望为农民提供科学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谭利;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承载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与丰富的农耕文化。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稻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水稻产量和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掌握科学的种植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对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基于此,阐述了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原则,介绍了水稻种植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品种选择、种子处理和适期播种与育苗,分析了水稻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确保水稻高产、优质和安全,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025年16期 v.43;No.412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问题探讨

  • 关岭县农作物种子推广工作现状及建议

    刘金龙;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种子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其质量和推广效果直接关系农民收入和农业发展水平。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关岭县)作为安顺市的农业大县,种子推广工作面临挑战。基于此,分析了关岭县种子推广工作面临的多重困难,包括当地种子质量不稳定、推广模式单一、农户意识不高、市场信息不畅以及农民技术水平较低等问题,探讨了影响关岭县种子推广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种子质量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的种子市场监管体系;改进种子推广模式,采取政府、企业和合作社相结合的多元化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完善市场建设与信息服务,降低种子价格波动,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帮助农民及时获取种子和技术信息;提高农民的技术培训水平和参与度,旨在为关岭县乃至其他类似地区的种子推广提供科学指导。

    2025年16期 v.43;No.412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含山县再生稻绿色高质量种植模式研究

    张春风;

    再生稻是利用稻谷收获后残留的稻桩,在适宜的温光条件下培育再生,获得第2季稻谷产品的水稻种植模式。具有省工、省种、省水、高产等特点,对于提高稻田复种指数、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益具有重要意义。含山县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种植。近年来,含山县大力推广再生稻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此,系统分析了含山县再生稻绿色高质量种植模式,总结了先进经验,剖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再生稻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v.43;No.412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庆云地区小麦旱涝灾害应对种植管理策略研究

    刘亚博;任晓倩;

    庆云地区常年面临旱涝风险,小麦生产受气候不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根据当地气象与农业生产实际,梳理了小麦旱涝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系统评估了其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和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抗旱与防涝管理策略,旨在为保障庆云地区粮食产量与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16期 v.43;No.412 18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刘永香;

    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精准农业的进步,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有助于实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详细探讨了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包括土壤检测、精准施药、作物生长监测、收割与采后处理等方面。展望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未来发展,特别是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以及无人驾驶与智能农机的发展,强调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对于现代农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2025年16期 v.43;No.412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土壤肥力特征与肥料高效利用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罗明宝;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以土壤肥力特征与肥料高效利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土壤养分含量、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通过系统评估合理施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以及生物有机肥应用,提出了优化土壤-作物系统养分管理的综合方法,以期为制订可持续农业生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年16期 v.43;No.412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土壤肥料对农作物质量的影响及优化建议

    文凭;

    土壤肥料对农作物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合理施肥可以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还能提高农作物质量。基于此,探究了土壤肥料对农作物质量的影响,为了提高农作物质量,提出了科学的土壤肥料施用方法,旨在为农业生产实践提供有力指导,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2025年16期 v.43;No.412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现状与创新路径研究

    付香文;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植保方法易导致农药残留,难以保障农产品食用安全性。因此,农业生产中,必须引入现代化农业植保技术,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品质,又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但目前农业植保技术推广工作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难以实现现代化植保方法广泛应用,影响农业产业转型。基于此,深入分析了农业植保技术推广现状及创新路径,提出了加强技术推广人才建设、转变农户植保意识观念、完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作用、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确保植保技术推广有效性。

    2025年16期 v.43;No.412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鲜食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要点思考

    张玲;黄婷婷;陆英燕;张礼维;

    在黔西南州农业种植活动中,鲜食玉米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应用传统的种植技术,限制了鲜食玉米产量及品质的提升,也阻碍了当地鲜食玉米种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有效提高黔西南州鲜食玉米的种植水平,深入分析了鲜食玉米种植技术,提出了鲜食玉米科学种植技术的推广策略,以期提高当地鲜食玉米的种植质量,扩大科学种植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推动黔西南州鲜食玉米种植产业长远健康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204-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策略

    林福杰;

    花生生长期间会受到气候变化、管理方式、病虫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生长不良的情况,尤其是基层种植户种植观念比较落后,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导致花生的种植效益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此,基层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需提高对先进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立足段泊岚镇的花生栽培现状,深入分析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选种、播种、选地与整地等各个方面,以期为当地种植户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进一步促进当地花生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16期 v.43;No.412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霍邱县小麦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对策

    乔献兵;

    受自然环境以及小麦种植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病虫害发生率逐年上升,不利于小麦产业健康发展。深入分析了霍邱县小麦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优化对策,以期为霍邱县小麦种植户提供一些参考,保证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2025年16期 v.43;No.412 210-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生态植保技术在小麦玉米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徐志元;

    在自然环境和作物自身生长因素的影响下,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周期和收成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这凸显了实施生态植保技术的必要性,该技术对于提升这两种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探讨了生态植保技术的应用基础与进展,深入分析了其在小麦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策略。通过采用生态植保技术,能够提升田间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效率,增强作物的生产潜力,以期为小麦玉米种植提供参考,确保作物在保持优良品质的同时,实现产量的稳定增长。

    2025年16期 v.43;No.412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中药材黄精种植管理优化措施分析

    谭家莉;

    中药材黄精的生长发育受自然环境和种植管理技术影响显著,为了提高黄精的产量和品质,应当对其种植管理技术进行优化。论述了黄精种植管理优化的意义,阐述了黄精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环境要求,深入分析了黄精种植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精的种植管理优化措施,包括选地、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环节的优化,为黄精种植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16期 v.43;No.412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智能农业技术对农作物产量的提升作用

    杨春雷;

    针对传统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深入研究了智能农业技术在农作物产量提升中的关键作用,分析了智能农机装备、智能环境监测与调控、智能农业数据分析、智能温室种植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表明,智能农机装备有效提高了农业机械化作业精度,智能灌溉系统成功实现了水资源的精准调控,智能温室控制技术有效优化了农作物生长环境,基于物联网的农业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对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控,为农作物生长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5年16期 v.43;No.412 21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水稻高效生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及要点探究

    王曼芮;王彬;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效率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经济发展。为促进水稻种植经济效益增加,需推广利用科学高效的栽培技术,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基于此,深入分析了水稻高效栽培技术方案,提出了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旨在提升水稻的单产水平,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2025年16期 v.43;No.412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山西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正>粘虫是农业农村部监测的迁飞性、暴发性一类农作物害虫,二代为我省主害代,主要为害中北部春玉米、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5月下旬以来,我省南部站点一代粘虫蛾量明显上升,呈现蛾峰早、蛾量高的特点,结合气候趋势和作物种植情况,预计今年二代粘虫在我省总体中等发生,部分小气候适宜、蛾量高、降水丰沛区域局部会出现高密度田块,全省发生面积210万亩,为害盛期为6月中下旬。

    2025年16期 v.43;No.412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中后期发生趋势预报

    <正>根据目前全省马铃薯病虫发生情况,结合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我省马铃薯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其中马铃薯晚疫病呈中等、局部地块有偏重发生的可能。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二代幼虫偏轻发生。8月上旬马铃薯病虫害为发生盛期。一一、发生趋势预计我省马铃薯病虫害发生面积130万亩次,发生程度接近去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山西的北部地区、吕梁及太原的丘陵区中等发生,局部地块偏重发生,其它马铃薯产区偏轻发生,全省发生面积65万亩。

    2025年16期 v.43;No.412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暴发性害虫中后期发生趋势预报

    <正>草地贪夜蛾、粘虫、草地螟、蝗虫是农业农村部监测的一类农作物害虫,具有迁飞性、杂食性、暴发性的特点,在我省主要危害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秋粮作物。根据暴发性害虫前期发生情况和气候趋势分析,预计今年我省暴发性害虫中后期整体偏轻发生,草地贪夜蛾在南部夏玉米区点片发生,三代粘虫在南部夏玉米区可能出现高密度田块,草地螟和蝗虫发生较轻。一一、发生趋势草地贪夜蛾在南部夏玉米种植区点片发生,与陕西接壤的部分黄河滩地可能出现集中为害,8月中旬见虫概率大。

    2025年16期 v.43;No.412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正>根据目前玉米病虫发生基数、玉米长势和栽培管理措施,结合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中等发生,程度接近常年。玉米螟、棉铃虫、红蜘蛛、双斑萤叶甲、甜菜夜蛾、大斑病、穗腐病、茎腐病、纹枯病等病虫害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一一、发生趋势预计2025年全省玉米病虫害发生3990万亩次,其中虫害发生3020万亩次,轻于去年;病害发生970万亩次,重于去年。二代玉米螟总体中等发生,在中北部甜糯鲜食玉米区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60万亩;三代玉米螟在南部偏轻至中等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20万亩。

    2025年16期 v.43;No.412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